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全部 5

海上传奇非遗流芳

来源: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09-28 18:51:13   访问量:116 次

  提及“传承之美”,习曾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无法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他还强调,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的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生动具体地讲述着中华文明的过去,而且深刻长远地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当下和未来,它们不仅属于我们,而且属于子孙后代,既要保护好,也要利用好,更要传承好。

  2024年9月12日,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报业集团联合举办,上海报业集团妇委会、新民晚报社新民周刊、上海市妇女儿童服务指导中心(巾帼园)承办的“传承之美——2024上海智慧女性读书讲坛”如约而至。

  讲坛上,非遗传承人、非遗文化传播者、城市文脉保护者齐聚一堂——上海评弹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高博文,恒源祥集团党委书记顾红蕾,八十八亩田品牌创始人、叶榭软糕非遗传承人朱燕,自媒体“跟俞菱逛马路”创始人俞菱——他们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地实践着对非遗的保护、国粹的传承,并在现场一一分享了各自的传承故事。

  上海市妇联主席张华在致辞中说,上海是一座处处闻得到书香,感受得到文化气息的魅力都市。妇联每年举办女性读书讲坛,发布亲子阅读书单,今年又协同新华书店、钟书阁等共同推出“家+书屋”项目,吸引年轻家庭共同打造家门口的家庭教育新空间、家庭教育俱乐部,构筑充满爱、智慧与正能量的家庭生态系统,培育社会主义家庭新风尚。

  海上传奇,非遗流芳。上海这座城市,正是因为有一大批像他们一样的人,在各自领域辛勤耕耘、努力奉献,才使得中华文化瑰宝得以不断发掘、传承和发展。

  而作为非遗文化和城市文脉的重要实践者、传承者、传播者、创新者,女性通过家庭教育、艺术创作、教育推广、文化活动等方式,不仅将非遗之美、民间传统文化之美传承给下一代,也在非遗的保护、国粹的传承中,展现了“她力量”,绽放了“她风采”。

  百余年来,作为中国与中华文明面向世界、不断革新的重要窗口,上海这座大都市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激荡交融,对传承弘扬、创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信心,走在前列。

  作为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典型代表,评弹是最善于讲故事的。上海评弹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高博文在演讲中说,评弹的书目、节目和唱段,都是以女性为主。

  ”不管表现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都是以女性为主,说明评弹这个曲种一直尊重女性、爱护女性,对女性非常尊崇。”高博文表示,从《花木兰》到四大美人,到近代红色突出的女性角色,再到《长恨歌》《繁花》《千里江山图》三部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上海作品,都有评弹版本,这些作品中的女性更是其中很突出的角色。

  “除了作品中做主角,评弹界还有许多杰出的女性艺术家,说明女性的智慧、女性对艺术的感悟非常高。”在高博文看来,评弹艺术虽然已经几百年了,但是在当下社会,他觉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活态的传承,不能脱离当今社会,既要传承也要发展。“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这是我们对非遗文化最好的继承。用好文化IP转化,讲好上海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让非遗活态传承,通过演出、讲座、教学、传播,让非遗走进当下生活,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吸引年轻观众。”

  有百年“绒线大王”美誉的恒源祥,如何在新时代“舞动”一根绒线实现逆袭?“绒绣”“海派绒线编结”非遗技艺的传播者、恒源祥集团党委书记顾红蕾说自己从来就没放下这根绒线,如何传承好成为她的使命。

  恒源祥绒线的一次重要“逆袭”发生在2005年。当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恒源祥集团共同启动实施关爱特殊儿童的大型公益项目“恒爱行动”。由恒源祥提供毛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编织爱心毛衣送给特殊儿童,19年来已编织超过144万件爱心衣物。用一根绒线,编织起了越来越广、越来越密的情感网络。

  这根绒线的第二次重大逆袭是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编结颁奖花束——绒耀之花。这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采用非鲜切花作为颁奖花束,不仅创造了新的奥运历史,更在世界舞台上绽放了中国文化之美、中国智慧之美。对于编结残奥会颁奖花束的残疾人来说,这项工作更是让他们获得感满满。

  为更好地传承绒线花这项非遗技能,恒源祥在去年提出了“海派非遗公益合伙人”的构想——由政府赋能,企业对接社会需求,灵活就业女性或者残疾人人群完成非遗产品。顾红蕾表示:“‘海派非遗公益合伙人’不仅为非遗的传承创造了新的价值,也为解决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治理开辟了新路径。“我相信,这也将成为这根绒线逆袭的第三次重要契机。”

  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一直有“吃糕步步高”的习俗。叶榭软糕有400多年历史,2011年被评为“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朱燕是一位“80后”,2016年她放弃了上海市中心收入可观的IT工作,决定回到家乡松江做米文化事业,开始了八十八亩田的创业项目,并且成为叶榭软糕非遗传承人。

  家的味道总能给她前进的力量。“我们大家都希望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发展松江大米相关产业;让农民成为着迷的职业,培养当地村民专业技能;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大家一起建设新农村。”朱燕以非遗叶榭软糕为核心,稻香民宿为载体,通过非遗体验、稻米文化传播,致力于推广叶榭软糕、松江大米的品牌文化、传承米匠精神。

  朱燕和她的团队还积极与仓桥学校、叶榭学校、华政附小等诸多学校进行了联合非遗教学活动,DIY体验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还有很多的亲子家庭、留学生也慕名前来,大家不仅觉得叶榭软糕好吃好看,同时对非遗文化也非常感兴趣。我们已开展了上万次非遗活动,有数十万的客户参加过。”朱燕说,在传承的基础上,她们不停地改进革新研发产品,在口感、口味、样式和包装上,都让软糕得到了质的提升。希望在“非遗”引领下,探索开发乡村旅游新体验,带动乡亲就业,盘活乡村经济,打造趣味新农村。

  自媒体“跟俞菱逛马路”的创始人俞菱,多年来则一直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守护那些印刻着城市记忆的经典小店。2018年俞菱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写了50家上海小店,到如今还有22%在原地存活着,成为这座城市记忆和文脉的一部分。

  俞菱说,10年以上的上海小店通过在市场上摸爬滚打,既有了成熟的产品,也有自己的老客人,“什么都齐全了,他们的东西也特别有特色,才保留下来”。

  为保护10年以上的上海小店——2019年以前,俞菱写文章帮助上海小店;2020年,组织读者买买买帮助上海小店;2022年,通过直播传播上海小店;2024年,开始给上海小店直播带货,更直接地帮助上海小店。

  在俞菱看来,小店能成为“近者悦远者来”,成为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就像我们的非遗产品一样,活得足够久,成为城市软实力坚硬的一部分。

  非遗也好,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也好,不能放在博物馆里、橱窗里或者挂在墙上听一听,一定要是活态传承。参与讲坛的嘉宾一致认为,在面临新技术、新渠道、新手段、新花样的新时代,传承了数百年、上千年历史的技艺,也需要打开自己,接纳新鲜事物,才能久远。更多的传承人在一起抱团发展,为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尽最大的努力,一定能够成就更多百年、千年小店,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惊喜。

  活动当天,“海上繁花传雅韵非遗集市”现场人头攒动。海派剪纸、徐行草编、上海绒绣、海派绣球、上海灯彩、崇明土布、顾绣、旗袍盘扣、非遗面塑、安亭药斑布、非遗香囊、棕榈草编、皮雕、香道……每件作品散发着艺术气息。非遗女性传承人们,带着自己的匠心手作,与观众们互动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与温度。

  在上海市妇联主席张华看来,上海女性聪慧时尚、自信坚韧、创新进取,与城市同发展、与时代共命运,做坚定的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弘扬者,倾情讲好中国故事、上海故事、女性故事,为全面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全力建设习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贡献巾帼力量。

  今年早些时候,上海市妇联便联合新民晚报社新民周刊出版了《海上她文创》一书,书中记录了15位来自上海的女性非遗传承人的成长和创作经历,以及她们颇具代表性的75个文创作品。

  《海上她文创》一书,记录了15位来自上海的女性非遗传承人的成长和创作经历,以及她们颇具代表性的75个文创作品。摄影/沈琳

  面塑奇趣多,编织有学问,纤指忙挑绣,素手制花样;择茧缫丝飞梭剪,浸染着色青白现;一屉松软香甜,并坐煨尝;满街上元灯彩,情思荡漾……读完全书,张自己也深有感触,这些非遗作品的背后是兢兢业业的非遗女性传承人身体力行、矢志不渝的热爱和“择一事、 终一生”的匠人精神,她们把个人梦融入家国梦,以女性独特的灵敏视角为非遗事业增光添彩,让丰盈的文化元素点缀人间烟火。

  她告诉《新民周刊》,海派的,也是全球的;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希望大家在了解触动人心的非遗故事后,能深入体会文明的传承、非遗的绚丽”。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海市妇联牵头,指导成立了“非遗女性传承人联盟”,提供了一个传人共研、技艺共促、资源共享、合作共进的平台,展现非遗女性传承人和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播的当代女性在新时代迸发出的焕新力量。

  同时,上海市妇联今年已开展百余场“文化润人心·非遗进基层”活动,将“非遗”示范课送进基层,做中华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让焕发新生的非遗厚植文化自信,变得鲜活而灵动。

  由此,一颗颗非遗保护、国粹留存的种子也不断萌芽、生长,慢慢衍生出文创作品,走进机关、企业、园区、学校、社区、农村,孵化出一片片文化实践的活泼土壤。

  习在上海考察时曾强调:“要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

  作为党的初心始发地,上海积厚成势,守住了最深沉、最鲜亮的那抹红色,兼以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支撑,进一步挖掘内在文化符号,解读自身文化基因。

  记者从上海市妇联了解到,今年为逐步提升上海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和显示度,市妇联倾情打造了“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活动”。

  除了开展“海上她文创”非遗文化传播,市妇联还深耕“海上大宣讲”巾帼思政品牌——集结教研能手、服务明星和企业家等优秀女性成立“海上传旗”巾帼志愿讲解团,在一大纪念馆开展思政课首讲,讲述中国诞生、壮大的百年历程以及党领导下的妇女运动和妇女发展状况;邀请《我本是高山》主演海清和优秀女性代表,开展电影党课,并围绕“望信仰之高山 传巾帼之力量”的话题与现场观众开展对话;结合上海革命女性的红色故事,著名相声、快板书演员赵松涛创作《党史中的巾帼志》相声党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形式,将党史中的巾帼英雄故事娓娓道来。

  除此之外,还通过行走党课、读书分享、《习走进百姓家》视频课等一系列透彻深入、灵活多样、鲜活生动的宣讲形式,走进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城乡社区、校园、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网站、家庭等,让火红的信仰通过巾帼好声音广为传扬,使党的创新理论在广大妇女中传播更有生气、更有神采。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妇女组织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海上大宣讲”4500场,覆盖136万人次。

  策划“海上她行走”文化寻访项目——结合上海三大文化特点,精心设计16条具有女性特色的行走路线,组织全市妇女参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有代表性的文化景点,在行走中感受上海城市的底蕴和灵魂,在行走中见证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在行走中领略乡村蒸蒸日上,在行走中感受“人民城市”理念,在行走中致敬最美家庭最美家风,在行走中感悟妇女儿童家庭工作的初心。

  讲好“海上她故事”,彰显巾帼榜样力量——聚焦基层新面孔,围绕创新创业、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全过程人民民主、家庭教育、巾帼志愿者、美好生活等方面,通过拍摄人物奋斗历程、重要成就、积极的社会影响等内容的小视频,搭配生动灵活的新媒体宣传文案、图片等素材为主要内容,开展覆盖整年的“2024海上她故事”市区联动展播活动。她们中有人默默关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为困境儿童点亮希望;有人毅然当起了“引路人”,为自闭症儿童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有人毫不犹豫转行,在新媒体行业从零开始;有人善用科技力量,勇担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记者|应琛

  也称盘纽、纽结、纽襻,由布条经手工折叠、缝纫、盘绕而制成,是传统中国服装(如旗袍和马褂)使用的一种纽扣,不仅起着固定衣襟的作用,更是服装装饰的点睛之笔。对于旗袍而言,盘扣是如同灵魂一般的存在,每一枚盘扣都是有讲究的。

  徐行草编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编结手工艺。当地民众习惯使用本乡出产的黄草秆茎编织生活用品。早在清代,徐行编织的嘉定黄草拖鞋即已远销欧亚各国。徐行草编制品色彩丰富,样式美观,使用轻巧方便,地方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

  香道,是通过识香,以香技呈现和香法修练等环节,使人体会人生的一种生活艺术。中国民间有在端午节挂香袋、戴艾蒿的习俗。传统香囊多用绸布制成,有各种刺绣图案,内装雄黄、薰草等香料。袋下一般垂长穗,取“长岁”之意。

  上海灯彩是在民间灯彩的基础上于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以花纹图案细致、色彩鲜艳著称,曾流行于真如、大场等地。上海近代灯彩继承了古代灯彩的优秀技艺,不仅灯彩的材质在一直更新,有麻、纱、丝绸、玻璃等,而且品种更丰富,有撑棚灯、走马灯、宫灯、立体动物灯四大类。

  药斑布又称蓝印花布,是江南一带的传统印染工艺品,安亭药斑布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药斑布的透气性非常好,有防蛀、防霉的功效,长期储存都不会褪色。其花纹各异,不同花纹也带着不同的寓意,或对称,或带色晕,主题空而不乱,极富美感。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上一篇:春季家中霉味挥之不去 衣柜要加强“防霉战”

下一篇:哈工大新研发技能:奇特纳米治墙体发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