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潮湿气候让很多人担心自己家里的文物会不会长霉。最近,安徽巢湖市博物馆一则消息引发了公众热议:三件象牙文物竟然长满霉菌。这让长沙的博物馆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过,经过多家博物馆的走访,记者看出长沙的文物安全状况让人放心,今天就来聊聊保护文物的那些事。
每当湿度增加,霉菌就像无处不在的阴影,悄无声息地侵袭着老旧文物。长沙简牍博物馆的文物修复专家胡冬成坦言,南方地区因为湿度大,霉菌确实容易滋生,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有效防范。为保护这些历史的瑰宝,博物馆会控制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适合文物存放的环境。
胡冬成强调,霉菌最喜欢的“水深火热”是温度在25℃-30℃之间,湿度超过80%。正因如此,博物馆一般会把温度调节到18℃-22℃,湿度则保持在40%-60%之间。而不仅仅是数据,四季变化、极端天气等外部因素都会对文物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博物馆工作人员时刻调整以保持最佳状态。
其实,文物发霉并不是个别现象,胡冬成回忆起他1993年在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经历。那时每天早上,他都要提前到博物馆进行全方位检查并处理库房中的潮湿问题。1999年,他曾在消息通报前发现了简牍上微小的霉斑,立刻向上级报告,并联同同事进行现场处理。在控制霉菌的过程中,他们尝试了多种方法,最终通过科学实验,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有效抑制了霉菌的生长。
霉菌传播之快,让人感到紧迫。据胡冬成的观察,从头发丝大小的霉点到一枚简牍被“吃掉”,不过十天时间。可见,发霉问题不仅是可防的,更是一定要重视的。他指出,杜绝文物发霉的重点是“防”。
现如今,博物馆会运用防霉剂进行预防,并定时进行巡视检查,设备维护,让每一件文物在最佳环境中安然入眠。胡冬成还提到,即使在一个库房内,环境也会不同,因此不同位置的文物要着重关注。每周一次的文物现状报告,也成为了博物馆保护工作的必备环节。
对于长沙这座城市来说,文物不单单是历史的记录,也是一份无法替代的文化遗产。面对潮湿的气候,长沙的博物馆在不断努力,确保文物能够以最佳状态传承下去。通过温度与湿度的严格管理、及时的巡视检查与科学的防霉措施,长沙的文化瑰宝在南方的湿度中依然熠熠生辉。无论怎样,今天的努力都是为了守护明天的历史,让我们期待更好的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